发表时间:2025-10-14 来源:上海侦探
“你就不能管管孩子吗?整天就知道玩手机!” 有了孩子后,这句话成了我的口头禅 —— 我每天围着孩子转,先生却像个 “甩手掌柜”,最后我累得抱怨,他觉得委屈,家里的氛围越来越差。后来才明白,育儿不是 “妈妈的事”,而是 “夫妻共同的责任”,找对分工方法,爸爸也能成为靠谱队友。
第一,“明确分工” 不推责,别让 “帮忙” 变成客气话。我们重新制定了分工表:早上先生负责给孩子穿衣服、洗漱,我负责准备早餐;晚上我负责给孩子洗澡、讲故事,先生负责辅导孩子读绘本;周末先生负责带孩子户外活动,我负责在家打扫卫生、准备午饭。分工不是 “谁该做什么”,而是 “我们一起做什么”。明确分工后,先生不再说 “我来帮你”,而是自然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,我也轻松了很多。
第二,“允许不完美” 多鼓励,别用 “妈妈标准” 要求爸爸。先生刚开始给孩子穿衣服,总是把扣子扣错;给孩子冲奶粉,也会弄错比例。以前我总忍不住指责 “你怎么连这个都做不好”,他后来干脆不做了。后来我试着鼓励他:“这次比上次好多了,下次慢慢扣,不急”,他慢慢做得越来越熟练。爸爸带娃有自己的方式,别用妈妈的标准去要求,多一点鼓励,他才会更愿意参与。
第三,“共同成长” 学育儿,别让爸爸变成 “局外人”。我们一起看育儿书,一起参加育儿讲座,遇到问题一起商量。有次孩子总哭闹着不肯吃饭,我们一起查资料,发现是孩子消化不好,于是一起调整孩子的饮食,还约定每天带孩子散步半小时。共同学习育儿知识,不仅能解决带娃难题,还能让爸爸更懂孩子,更有参与感。
育儿从来不是妈妈一个人的战场,而是夫妻共同的修行。当爸爸真正参与进来,妈妈能少些疲惫,孩子能多些陪伴,家庭也会更温暖。